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学前教育

什么是“分离焦虑”?(一)

发布者:admin         点击数:947          发布时间:2024-09-13 00:57:54

一、《发展心理学》给到的概念是:

分离焦虑是婴幼儿的一种基本情绪,指婴幼儿在离开母亲或其他熟悉的照料者时,在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或惊恐、躲避的反应。

分离焦虑的产生代表了婴幼儿重大的社会性进步。它们反映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以及婴幼儿和照料者之间不断成长的情感和社会联系。

二、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

1.陌生环境带来的焦虑

孩子入园前,始终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人,当初次进入幼儿园迈进教室的那一刻,环境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和新鲜的。无论是家具的摆放,还是卫生间设施都和家里不一样,让孩子感到好奇的同时也会引起恐慌和不安,甚至引起心理上的压力。

2.生活变化带来的焦虑

在入园之初,孩子会对幼儿园固定化的生活节奏不习惯,这是因为他们已经熟悉了家里的生活作息或是随心所欲。有的孩子在家挑食、偏食,到幼儿园后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精力旺盛,没有睡午觉的习惯等等……这些变化和规则的约束,都会让孩子在初期拒绝上幼儿园。

3.自理能力弱带来的焦虑

入园前,生活中全方位的包办,造成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而幼儿园每班的三位老师,要照顾一个班所有的小朋友,无法对每个孩子做到方方面面的“照顾”。比如老师会培养孩子逐步学会独立吃饭、如厕等,相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三、孩子节后入园后可能会有的表现

1.怕生

不愿意与老师和陌生的小朋友交往,抵抗交往,躲避,缩在角落或无人之处。

2.强烈反抗

表现为哭闹打人、咬人、摔东西、抢玩具等。

3.拒绝吃东西、喝水

有的家长平时在家里使用不恰当的强化手段,让孩子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这些孩子来园后,容易表现为拒吃、拒喝。

4.跑出教室一个人玩

由于新接触一个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也没有小玩伴,自己也没感觉到在幼儿园跟家里有什么区别,就自己跑去一个地方玩耍去了。

5.说谎

如回家告诉父母“老师(小朋友)打我”、“没有玩具”、“不给饭吃”等。

6.易生病

由于新环境使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加上哭闹、紧张,体能消耗也较大,出现代谢紊乱,进而在一定阶段内引起体质敏感、易生病。

7.尿裤子、尿床

由于老师掌握孩子的规律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自立能力弱的孩子而言,来到一个新环境,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家长多带上几套换洗衣裤就行。

8.不愿上幼儿园

抵制情绪较大,晚上睡前或者早上睡醒后易哭闹,哭着说“不想去幼儿园”。

 

文章选自:当代学前教育网

友情链接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