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将结束,幼儿园门口又将上演这样的“剧情”:有的孩子高高兴兴走进幼儿园,而有的孩子却紧紧抱住家长大腿不松手,泪眼婆娑甚是可怜。家长们既心疼又困惑:“明明上学期已经适应了,怎么过个寒假又不适应了呢?”今天,我们聚焦寒假后返园难题,了解孩子情绪反复的原因,给家长提出一些小建议。
三大诱因触发开园哭潮 焦虑复苏:从家庭到集体的多维冲击
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从家庭“多对一”照护到集体生活模式的转变,幼儿面临多重挑战。作息时间、如厕方式、进食习惯等生活细节的改变,可能让部分孩子产生心理落差,构成复合型适应难题。
不安情绪:假期依赖“后遗症”
寒假期间全天候的家庭陪伴,让孩子重新建立起对家长的深度依恋。当家长表现出犹豫、不舍时,相当于经历“二次分离”,尤其对小班孩子而言,这种反复会加剧孩子的不安全感。
作息紊乱:假期与开园生活的“时差”
寒假作息相对松散与幼儿园规律生活的强烈反差,会让孩子产生生理性抗拒。晚睡晚起、零食自由、电子设备的使用等假期习惯,与集体生活的规则形成冲突,这种“时差效应”可能引发哭闹、赖床等连锁反应。
本文内容来自:山东省学前教育中心(微信号:sdsxqjy)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