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均可发病。
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食具、奶具、玩具、床上用品等传播。
预防建议
目前还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个人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后要洗手;奶瓶、餐饮具使用前要消毒;玩具要经常消毒,最好每周一次;家长平时还要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06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到15岁,四季均有流行。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
传播途径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预防建议
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07
腺病毒感染
腺病毒感染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易侵犯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眼结膜、泌尿道和淋巴结。
主要症状
腺病毒感染在临床很常见,大多数都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腺病毒感染临床症状及表现各异,大多数以侵袭呼吸道为主。腺病毒血清型分类较多,而且腺病毒的血清型与临床表现相关。
传播途径
接触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可传染,接触患者3到7天发病。病毒由呼吸道和眼结膜分泌物、粪便及尿排出体外,经空气飞沫、密切接触及粪口途径传播。
预防建议
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消毒、物品专用。
对于易感人群注意保护性隔离,做好个人防护,健康管理,避免过度劳累。
08
轮状病毒肠炎
轮状病毒也被叫做“秋季腹泻病毒”,多发于每年10月到次年2月。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
当出现轮状病毒感染时患者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症状。
传播途径
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经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水源或呼吸道传播。
预防建议
勤洗手、定期给孩子的日用品消毒、尽量少去人多不卫生的场所,可以大大减少感染的几率。
09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主要症状
以发热、咽痛、咽峡部粘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传染性很强,传播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感染3至10岁儿童,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潜伏期3到10天。
传播途径
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建议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保持孩子的手口卫生,家中经常开窗通风,到人群聚集处应注意戴口罩。
转自:首都教育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