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康复中心,盲人用户使用操作智能引导,请按快捷键Ctrl+Alt+9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个性化训练

如何指导亲子班的家长实施家庭康复

发布者:admin         点击数:48          发布时间:2025-04-01 09:00:00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科技的发展及国家救助力度的增加,几个月的听障宝宝佩戴上了助听器,1岁以内的重度或极重度的听损婴儿植入人工耳蜗已经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小龄听障宝宝做到了早诊断、早干预和早康复。如何针对小龄听障宝宝开展家庭康复呢?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 家长积极与老师交流转变对孩子的养育方式

家庭康复中,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康复速度。

有一位妈妈问:老师,孩子在家注意力不集中,不配合学习,怎么办呢? 

老师问:你认为孩子跟老师学习的时候,专注吗?

妈妈说:专注呀!

老师问:为什么呢?

妈妈说:老师态度坚定,有规矩,孩子不敢。妈妈又说:我也知道要给孩子建立规矩,但是忍不住娇宠、放任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却总是掌握不好分寸,担心伤害到孩子的内心,而孩子对妈妈总是会“读心术”,她总是用各种方式不断地挑战我的底线,考验我的决心,在一次次的斗争中,我总是习惯性地做出一些妥协,所以令孩子更加无法无天,无法进行学习。 

老师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记得有位家长在课堂上当老师尝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时候,孩子用哭来要挟,家长心疼地把孩子抱过来给老师商量:孩子刚戒奶,别让孩子哭了吧。还记得有位家长,上个训课孩子一坐到宝宝椅上就哭,妈妈心疼得直接把孩子揽到怀里,边擦眼泪边说:孩子在家好久都没哭过了,宝贝,你怎么就哭了呢?

老师问:家长们这样做,合适吗?

妈妈说:不合适,有妈妈护着,孩子不可能服从老师好好学习。

老师说:是的,无论在养育还是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都要做到温柔而坚定,你在家庭康复中对孩子做到了温柔没做到坚定,没有坚持原则,对孩子错的行为姑息,没有坚持自己的态度导致在家里孩子不配合学习,如果妈妈坚定了,孩子就会改变,加油!

二、家长积极与老师配合在教室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室老师和家长配合形成统一战线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当老师对孩子进行管理的时候,孩子一定会拿妈妈当靠山,妈妈与老师态度一致,做出严肃而生气的样子,孩子是小人精,有的会做出改变适应老师,如果此时妈妈表示出老母鸡护仔的样子,老师的管理就会前功尽弃,学习习惯就无法建立;有的孩子会以大声哭闹的方式来要挟反抗,此时老师会故意生气地把妈妈请出教室,妈妈配合地出去(做给孩子看的),孩子看到妈妈都听老师的,孩子的心理认知会改变,此时,如果孩子稍加配合学习,老师会表情夸张地兴奋地表扬,随后把妈妈请回教室;有的孩子看妈妈回来了又不学习了,老师又重复地把妈妈请出教室,这一次,即使孩子马上配合学习,妈妈回到教室的时间要推迟一些,若孩子反复,妈妈在教室外呆的时间会越来越长,有时候,甚至一节课妈妈都不能回到教室,孩子渐渐悟到在教室里妈妈都必须听老师的,慢慢就会妥协,知道守规矩,如此,培养学习习惯的契机就来了,这些体现了老师态度坚定的一方面。

老师温柔的一面怎么体现呢,在学习中,每当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夸张地表扬和奖励(要么精神的要么物质的),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慢慢地孩子就爱上了老师,喜欢教室,喜欢上课了,温柔而坚定的学习原则就建立起来了。

教室里的学习习惯建立以后,就轮到了妈妈在家里培养的时候了,实际上,为了孩子方便康复,家长会在学校附近租房子,妈妈一个人陪读,孩子的依靠只有妈妈,只要妈妈做到了“温柔而坚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够培养成功。

三、家长有意识养成每天固定时间给孩子学习的习惯

有的家长问:老师,只要孩子没睡,我就和孩子在学习,为什么孩子还是学不好呢?

老师问:你在家是怎么给孩子学习呀?

妈妈说:孩子边玩玩具边学,把玩具拿走,孩子哭个没完,就一点也学不了。

老师问:你在哪里学呢?

妈妈说:要么在床上,要么在地垫上,有时走到哪学到哪。

老师说:孩子玩着玩具,心思都在玩具上,精力很难集中,效果就不会理想, 尽量精心寻找孩子一天当中精神头最好的时间用来学习,尽量固定下来,短则半个小时,长则1个小时,一定要做到小桌子前面,注意不要边玩边学。

除了固定的时间之外,妈妈可以把老师课上教的学习内容在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游戏去理解、巩固、延伸并引导表达。

四、家长要积极地对孩子进行有效地语言输入

孩子的一日生活皆康复,在家中,除了固定的学习时间外,结合家中的情景家长用自言自语的形式把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家长自己做的事情、把即将要去做的事情、已经做完的事情等等都输入给孩子,来引导孩子理解语言,如:孩子不理解方位词上和下,可以引导孩子把苹果放到桌子上,把凳子搬到桌子下面等。

还有一个语言输入的好方式是绘本故事阅读,书中有现成的词汇和语句,家长做到有声有色的读给孩子听就很好,如果孩子理解了故事,还可以一起表演故事情节。

注意在给孩子输入语言的时候不要总去挑孩子会的词汇,不要回避新的词汇和语句形式,新的词汇重复地输入多了,就变成来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

五、家长要积极认真地建立问题本

利用这个问题本,每天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一个梳理,把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学不会的词、听不懂的话、错误的点记录下来,制定合理的计划,提醒自己有重点地一个个去攻克。

六、家长有意识通过孩子的需求引导表达

有一位家长在给老师的反馈中说道:孩子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聆听习惯差,学习进度慢,特别是言语表达能力进展缓慢等问题,以前一直以为是孩子学习能力弱,不过有一天当孩子抱着奶瓶塞给我时,我强烈要求她说话,她憋了好久以后自觉从嘴巴里较为清晰地吐出了“喝奶”两个字时,我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的疏于管理和引导。

的确,有的孩子理解不错,但是不主动说,遇到有要求的时候,总是用“啊、啊、啊“的声音来代替,像这种情况,就需要家长理性而果断地有意识利用生活中孩子的需求去引导表达。

以上只是几点建议,愿每一个小龄听障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快乐地康复成功。

友情链接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