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粗大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随时观察孩子在训练中的表现,特别是发展变化,往往是非常细微的。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1)生理的变化:运动的内容、运动量及方法是否合适。
(2)行为的变化:不良行为是否得到矫正,期望行为是否出现。
(3)心理的变化:其感知、认知、语言交往及动作等能力是否提高。
2.注意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
儿童的生理特点是:体内含水分多,易疲劳,恢复快,应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密度。
3.训练应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动作重复,要渗透其它领域的训练目标。如:认识方位和发展语言等,特别是语言训练应贯穿始终。
4.要根据孩子发展情况,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当孩子的适应能力有所发展时,就要增加新的训练内容,提高训练的层次了。
5.注意孩子的身体问题,如:是否有心脏病、癫痫病及其他疾病。这些儿童一般不适合作大运动训练。
6.医疗问题。如果孩子在服药,要询问医生是否适合训练及对训练是否有影响等。
7.加强营养合理膳食。大运动对身体的热量消耗较大,及时补充营养是非常必要的。
8.任何训练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提供综合训练。
9.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
10.注意和孩子的近距离接触,拉近和孩子的心灵距离。
11.注意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身体接触,做粗大运动训练时可以与孩子的其他小伙伴一起,多鼓励孩子去主动要求伙伴。
四、粗大运动训练活动
下面是一些儿童粗大运动训练的活动,活动针对的儿童年龄范围覆盖到6岁,因为这个阶段是粗大运动发展最快的时候哦!
1、 “拍蛋糕”——儿童的一种拍手游戏题
目的:增加双侧协调运动。
目标:在身体前面中线拍手。
操作过程:让孩子坐在你腿上,面对着你,有节奏地说:“拍蛋糕,拍蛋糕……”,同时缓慢地拍手。然后轻轻地给孩子抓痒,使孩子喜欢这项活动。重复这首歌,同时拿着孩子的手拍手。再次抓痒。随着孩子习惯这项活动,逐渐减少你的帮助,如非常轻微地拿着手腕、前臂,最后通过触摸孩子的手,暗示他应该开始拍手。
2、不需要辅助,自己坐起来
目的: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自己获得坐的姿势。
目标:翻身,用胳膊支撑坐起来。
操作过程:无论什么时候与孩子做游戏,或者在屋子里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教孩子坐起来,而不是简单把孩子抱起来。在仰卧的时候,把右手放在孩子身体的右侧,然后抓住孩子的左上臂,轻轻地拉起左胳膊,翻身,这样孩子的体重就压在右侧的肘部和手上,你持续地向前推,帮助孩子撑起右肘,这样他将把自己推向前边,他的右手支撑在地板上。随着孩子越来越习惯这个方式。逐渐给予越来越少的帮助,希望他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开始自己做。最后只是伸手拉孩子的左手,帮助孩子维持平衡,使孩子完成这个动作。如果每次抱孩子之前都这样做,那么孩子就将学会这个过程,开始参与这个运动。
3、伸手抓物品
目的:提高孩子在没有辅助下拿到物品的能力。
目标:伸手,抓到眼睛水平之上的物品材料:线,动物玩具或其他玩具。
操作过程:在门上或其他的固定物上悬吊一个的彩色的物品,这个物品的高度是孩子能够比较容易伸手拿到的。告诉孩子“摸玩具”。每次孩子把手伸过头顶,摸到这个玩具以后,就给予奖励。当孩子已经学会把手伸过头顶的时候,把一只填充动物放在桌面的边缘,确保孩子能够看见这个动物,说:“拿这个玩具”。孩子伸手拿到玩具时,表扬孩子,让孩子玩这个玩具几分钟。多次重复这个过程,但是记住每次这个活动之后,不要把重的或易碎的以及危险的物品放在桌子上,要确保安全。
4、接球
目的:发展胳膊的运动技能和正确的人际交往。
目标:与另一个人接球的游戏。材料:中等大小的,柔软的橡胶塑料的球。
操作过程:让孩子站在你面前1步的地方,拉孩子的手向前展开,手心相对,把球给孩子。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伸出你的手,说:“给我球”或用手势让孩子把球给你,如果孩子没有反应,重复指令和手势,把球从孩子的手里拿过来。虽然你必须自己拿球,但是要立即给予奖励。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孩子把球给你。让孩子站在你面前2步远的的地方,轻轻地把球抛到孩子张开的手里,首先不要关注孩子是否接住球,只是和孩子重新拿回球,回到原来站着的地方,说:“给我球”,或者用手势让孩子把球抛给你。如果孩子对增加的距离感到困惑不解,做抛球动作的手势。继续抛球给孩子,虽然孩子只能把球给抛回来,直到孩子学会把球抛给你。孩子把球正确地抛给你后,立即奖励。如果孩子接住球,给予特别的与平常不同的奖励,让孩子知道他已经完成特殊的事情。
5、跨过和蹬上
目的:提高粗大运动技能的和稳定性。
目标:跨过或绕过一系列低的障碍物。材料:鞋盒子、大的词典、牛奶软包装、凳子。
操作过程:在地板上安排一系列的牛奶包装和鞋盒子。用夸张的动作向孩子说明怎样跨过每一个障碍物。然后稍微举起孩子,帮助孩子跨过相同的障碍物。每一次孩子跨过一个鞋盒子或牛奶软包装的时候,都要说“过去”。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孩子学会能够在没有辅助下跨过矮的凳子或大的词典。向孩子示范说明怎样一只脚先站在上面,然后是另外一只脚。然后指着凳子可词典的上面说“上去”。帮助孩子模仿你的动作。多次重复上述过程,直到孩子能够在没有辅助下站在凳子或词典上。不要期望孩子只在语言指令“过去”或“上去”就能正确地做出反应。在你想要孩子站在某个东西上时,始终指着这外物品的表面。
6、越过简单障碍物的组合
目的:提高平衡和协调,发展追踪视觉线索的能力。
目标:完成涉及到一系列简单障碍物下面、上面和旁边。
活动材料:家具和绳子。
操作过程:在房间里放一根绳子或线(如果可能,是彩色的),使绳子从椅子旁、桌子下、凳子上等通过。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把一个奖励物拴在绳子的一头上。从绳子的另外一头开始走。帮助孩子按照绳子的路线走。不断地指绳子头上的奖励物。到了绳子的尽头,孩子将会得到奖励物。在帮助孩子走几次以后,尝试要孩子自己走,家长紧紧地跟在孩子的身后,如果孩子感到困惑不解,就重新吸引孩子的注意到绳子头上。记住开始的时候使用的障碍物要十分简单。
7、上台阶
目的:提高平衡、协调以及独立走动的能力
目标:两步一个台阶上楼梯材料:台阶、绳子、铅笔。
操作过程:当孩子能够持续地站在凳子上的时候,开始上台阶。让他站在台阶的前面,你站在他的身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上”然把你的右脚放在第一个台阶上。指着他的右脚,再指向第一个台阶的顶部。如果必要,就帮助他把他的右脚放到第一个台阶上。然后再次说:“上”,把你的左脚放到第一个台阶上,与右脚并齐。重复 “上”,给他一个明显的拖动动作,直到他抬起他的左脚,就表扬他,重复上述过程。
当他在没有帮助下能抬脚,拉着你的手够上第3个台阶,再重复上述过程,这时只让他拉着你的一个手指尖。随着他上台阶能力和信心的提高,让他握住一只没有削好的铅笔,你握住另外一端。接下来,在铅笔上系一段绳子,让他拉住绳子。最后,只走在他的身旁,使他感觉到放心。
以上活动可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选择,也要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孩子能力的变化,及时调整难度。
选自启音言语微信公众号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