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总是容易发火、吼叫、甚至打骂孩子:
“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找麻烦!”
“你怎么这么笨?”
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仅无效,甚至还会起反作用。
剑桥大学心理沟通课《赞扬与责备》里就提到:
责备引发的羞耻和内疚,有积极正面的存在价值。
但责备也具备摧毁性,它激发的是被排斥和被驱逐的恐惧。
它能让我们为了被群体接纳努力活着,也能让我们多次被排挤之后渴望去死。
所以批评孩子时,请家长记住以下8句话,简单却很管用哦!
01
-就事论事,不要上升人格辱骂-
-解读-
孩子犯错,一般都是行为问题。
我们应该评价的是孩子的行为,
而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就攻击孩子的自尊。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你打人不对,因为会伤害到别人。”
但不能说:
“你干嘛打人,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
人格辱骂不仅不能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
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
让孩子变得自卑或暴力。
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
孩子才会知道错在哪里。
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才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02
-不要威胁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
-解读-
“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这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
威胁不能使孩子内心真正信服,
还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
“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会变得胆小怯懦,
做什么都小心翼翼。
所以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
一定要以给予孩子足够的
爱和安全感当做前提。
你可以跟孩子说:
“妈妈爱你,但是妈妈很生气,
因为你做了XX,这是不对的。”
当孩子确定你生气也是爱他的,
他才有勇气面对错误,接受批评。
03
-不要想当然地指责,给孩子解释地机会-
-解读-
千万别看到孩子犯错
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有时候孩子的“错”并不是有意为之。
可能是一时疏忽,
比如不小心碰倒花瓶;
可能是能力不足,
比如力气不够,东西拿不稳;
也可能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比如他跟你说话,你却忽略了他…
先问问孩子:
“你能不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这样做?”
耐心听听孩子的解释,
了解前因后果,避免冤枉孩子。
弄清楚事情原委,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
才能让批评教育更有针对性。
04
-不要因为气急就打孩子-
-解读-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暴力教育,只会让孩子变得顺从,
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
能让他们变得听话,
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通过暴力手段教育孩子,
看起来效果很快。
你只要一打孩子,孩子一定会大喊:
“我知道错了。”
这种“认错”方式,是孩子情绪上的恐惧,
是暴力催生的答案,而不是教育的结果。
暴力永远无法从根源纠正孩子的错误。
它只能让孩子暂时停止不良行为,
却没法教会孩子是非曲直。
孩子自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真心接受父母的训诫。
文章来源:女儿派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