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ert title here
当前位置:首页 / 康复教育 / 个性化训练

陶艺活动与听障儿童全面康复初探

发布者:admin         点击数:2773          发布时间:2022-12-14 09:20:25

内容摘要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素质教育下产生的"社会产品"应该是使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创造的多元化人才。

陶艺作为一种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它充满了纯天然的气息和生命力,对听障儿童亲近、回归自然的诱惑是不言而喻的,陶艺的制作与欣赏,不仅能锻炼听障儿童的沟通交往能力,提升听障儿童的语言及沟通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能,培养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听障儿童更好地全面康复,融入社会及在现代素质教育的领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陶艺 听障儿童 多元化教育

1听障儿童陶艺活动的意义

当今时代,开展幼儿陶艺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是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作为幼儿的一分子,听障儿童陶艺活动的开展也是教育的需要。

1.1陶瓷艺术作为艺术的一朵奇葩,属于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形式。中国作为陶瓷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半个世纪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孩子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只有让孩子扎根于民族文化传统,才能维系着文明的进程。

1.2陶这种艺术充满了纯天然的气息和生命力,对孩子亲近、回归自然的诱惑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当发展听障儿童使用原始材料的本能,在陶艺活动中寻找自己,发展自己,塑造一个个全新的心理世界。

1.3陶艺的制作与欣赏对听障儿童动脑和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对智力开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和本质,是美育的生动体现,对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4教育部相当重视: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有条件的学校可增加陶艺的教学内容”;教育部长陈至立曾多次指出:“陶艺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扬名寰宇,并且以物载道,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陶艺教育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生动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灿烂文化,培养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创作陶艺的过程,是学生通过自己双手将自己想象变成具体成果的过程,这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展示,是他们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全国许多省市幼儿园的实践证明,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载体。

2听障儿童中开展陶艺活动的作用

2.1陶艺可以丰富听障儿童情感体验,培养健康的身心

泥与水是人类生命依赖的重要因素,人,从根性上说是眷恋着泥土,眷恋着大地的。玩泥巴是每个孩子天性的开始,做陶艺其实就是“玩泥巴”,这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这远比绘画中的涂鸦来得早。陶艺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听障儿童陶艺而言,每个孩子都是玩泥巴的高手,

显示了陶艺的乐趣与人类心灵情操培养的自然关系,这远比绘画中的涂鸦来得早。他们尽情感受泥性的柔软、成型的随意:切、割、捏、撮、盘、印、拍、压、撕、戳、刻、划? .各种方法,再加上工具的运用,尽兴地宣泄自己的情感,手中的泥会变得千姿百态。这多变的过程,是他们释放自我、阐述童真的一种手段;是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是“陶冶情操”、施洁净于人心的体现;也是他们幼小心灵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措施;还无形之中全方位地锻炼了身体,培养了孩子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2.2能带给听障儿童快乐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之一,所有的东西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都只分为好玩和不好玩,而陶艺无疑就是在好玩的行列之中。对听障儿童陶艺而言,上陶艺课,无拘无束,身体自由活动,双手可敲打、揉搓、拉、团,动作自由、随心所欲,学习热情高涨,思维处在积极主动状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学习陶艺的好处就是启迪每一位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兴趣好爱,从而让学生更加地亲近自然,走近自然界,感受泥土的气息。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到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东西,回归那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心情,陶冶情操。陶艺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2.3陶艺开启了幼儿形象思维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艺术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开启幼儿的智慧是陶艺教育的益智功能,陶艺作为三围空间艺术,是最能激发幼儿空间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形式,听障儿童还可以通过陶艺制作的一系列较复杂的过程,培养做事的条理性,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听障儿童的逻辑思维。

有关专家研究证明,手部活动的训练会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大脑智力开发。而陶艺活动正给听障儿童提供了这个机会,陶艺制作是通过手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与脑、眼、心协调配合的过程,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对幼儿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玩的多半是电子、绒布等成品玩具,而陶艺的制作过程是听障儿童自己做玩具的过程,整个过程寓德于陶文化之中,寓 创新于动手实践之中,在玩乐当中手的活动刺激了脑细胞,促使大脑运作灵活,无形中培养了听障儿童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了听障儿童的智力。

2.4提高听障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陶艺也是一门综合创作的艺术,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能够培养孩子的艺术素质,也是个需要长期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反复进行的过程中,丰富的现实世界就是创作灵感的源泉,而只有发现才能够创造美的事物。正是这样的培养的过程中,听障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就得到了慢慢的提高。陶艺是集绘画、书法、雕塑、装饰、人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能启迪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去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表现美,在陶艺活动学习中可以不断提高听障儿童的审美素质。泥塑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是实施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陶艺教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美育的生动体现,对提高听障儿童的文化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陶艺制作过程是经过长期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艺术欣赏力得到了很大地提高。首先,在创作前,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寻找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感知、欣赏;其次,陶艺是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经过直接触摸,平滑与粗糙,坚硬与柔软,凹进与凸出等都能引发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遐想空间;最后,陶艺让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用双手和幼小心灵去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正是陶艺的审美功能,正是实施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美育提高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

2.5有利于启迪听障儿童智力,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

有关专家研究证明,手部活动的训练会对大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有利于大脑智力开发。从智力的结构角度来看,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智力的基础是人的大脑。陶艺活动不仅依赖于大脑皮质的分析机制,还依赖于那些主观感受与动机的次皮层结构,双手的动作同时刺激左右脑,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这些都对人智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陶艺活动正给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提供了这个机会,陶艺制作是通过手指、手腕、和手掌的不同部位与脑、眼、心协调配合的过程,视有所感、脑有所思、手有所致,对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动作的灵活性、精确性、手眼协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陶艺的学习,孩子捏、揉、搓、拉泥巴时,手、眼、脑并用,促进了左右脑的细胞活动,对孩子的手、眼、脑协调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而儿童的智力发展则是源于动作的。幼儿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而制作陶艺的过程不仅可以开发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智力,还可以将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带入想象的王国,激发他们去感受,激发他们去表现,激发他们去创造,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智商的目的。陶艺创作的本身没有固定的模式,有多种成型方法,陶土是不定型的粘土精灵,任凭孩子怎么捏、揉都会是一件很有特色的作品,这就给了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自信地对客观世界的生动联想,进行创作。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开始绽露,在这段时间里,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最为重要和关键的。陶艺活动对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陶艺制作的整个过程对丰富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想象,发展创造性思维,激活灵感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学习陶艺的过程不仅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还能够发展他们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观察力,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大千世界中,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答案却有许多。陶艺可塑性强,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根据各人的性格和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可以豪放大胆畅快淋漓的表现,也可精雕细刻形成精巧玲珑,文雅稚气的风格。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随心所欲根据自己个性特点自由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和释放,有效的疏解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精神压力,培养出乐观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培养了幼儿健康的个性、正确挖掘了幼儿个人不同的潜能,塑造健全而优良的人格。

2.6改善亲子关系 

陶艺创作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父母与孩子一起做一件陶艺作品的过程是美妙的,共同动手的过程是亲切的,这对亲子关系更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享受亲子娱乐时光,进一步增进亲子关系。

3.陶艺教育的多元化意义

3.1听障儿童陶艺教学与各学科的整合

人类的知识宏观地来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目前,世界教育领域普遍开始重视学习的综合化,注重加强学习内容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在各个不同层次综合所学的知识,以放大学习的功效,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听障儿童陶艺教学应放在知识的整体环境中,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领会、促进听障儿童思维的多元化和综合化,这有利于听障儿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著名美学家滕守尧曾指出的:“现代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艺术可以在各学科中发挥核心辐射的作用,艺术必须融合或辐射到各个学科中,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因为艺术的辐射而变得更有趣味”。

陶艺的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的载体是整合其它学科的。首先,陶艺教学和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雕塑、听障儿童画等教学相整合,当听障儿童把书本上平面的绘画内容用陶艺的形式立体地呈现出来时,就已意识到其实绘画与陶艺是相辅相成的,就已构建了大综合的陶艺教学特色之路;其次,陶艺创作于历史学科、音乐学科、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社会等学科自然地、有机联系地整合,以陶艺教育为载体,发挥陶艺的核心辐射作用;再次,利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给听障儿童带来的情绪体验进行陶艺创作,如,语文课中学的一个童话故事,体育课中学的一个锻炼动作,音乐课中学的一段优美旋律等等,给学生带来的心灵震撼都可用陶艺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最后,陶艺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听障儿童在陶艺活动过程中,将获得有关认知能力,有效地迁移到新的认知情景中。  

2.2整体发展观与领域渗透策略

我们需要把儿童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机整体”在这里既是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又是强调儿童各方面发展相互影响的必然性。同样,我们应该坚信:听障儿童在蕴含丰富审美刺激的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够主动地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信息。听障儿童能够主动地观察、探索、模仿表达,也能够主动地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其个性和共性。教师在创造艺术教育的环境组织艺术教育的活动和进行艺术教育工作的评价时,应当尽可能地观察听障儿童、了解听障儿童、理解听障儿童,避免主观、片面地去“设定”听障儿童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各种年龄听障儿童的陶艺活动中,听障儿童都是既有通过探索获得知识的需要,也有通过练习获得技能的需要;既有通过模仿他人与他人共鸣的需要,又有通过创造展现个性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的满足,对听障儿童发展的影响绝对是整体性的,听障儿童发展应该被看成一个有机整体。

近几年,中国的一些教师也开始使用多元智能“扬长补短”教育原则来设计学科教学方案,在一个陶艺教学活动中,某个教学环节会侧重发展某一种或几种智能,而另一个教学环节又会侧重发展另一种或几种智能,以便使不同个体的不同优势都有机会得到发挥,而不同个体的不同劣势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同时,个人的劣势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优势领域帮助而得到缩小。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来的。我们已经知道,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智能可以被精细地看成是由八种相对独立的下位智能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这八种智能分别是:数理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运动、自我认识、人际关系、自然观察。每个人在特定的阶段所拥有的这些下位的智能的发展潜能、顺序、速度和实际发展的程度不同,他的智能的内部结构就不同,他学习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方式就不同,在不同实践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优势或劣势就不同。教育应该认识到个人的这种独特性,充分尊重个人的这种独特性,并根据个人的这种独特性来为个人学习提供适宜的支持。

3.3陶艺最能体现启蒙教育

陶艺启蒙教育给听障儿童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泥、水 、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加上釉料的洗礼更是变化莫测,其中蕴含着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集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对柔软的泥土变成硬邦邦的陶器过程产生了兴趣,在好奇与探讨中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索精神,是启蒙科学的导火线,是科学与艺术形成有效的结合,同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听障儿童陶艺活动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这对听障儿童来说难道是很好的美术启蒙教育手段

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社会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会遭遇共同生活问题的挑战。不断面对这些挑战,经历应战的过程,必然会使共同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其次,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建构性活动”,建构性活动会牵涉利用、改造和超越个人原有经验的挑战。不断面对这些挑战,经历应战的过程,必然会使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这两个方面的“领域间相互渗透”,本来就是天然地存在幼儿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启蒙教育,陶艺启蒙教育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泥、水 、火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开端,加上釉料的洗礼更是变化莫测,其中蕴含着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幼儿对柔软的泥土变成硬邦邦的陶器过程产生了兴趣,在好奇与探讨中培养了孩子科学探索精神,是启蒙科学的导火线,是科学与艺术形成有效的结合,同时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听障儿童陶艺活动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于一体,这对听障儿童来说是很好的美术启蒙教育手段。

4、听障儿童陶艺活动的注意事项

4.1机械地模仿,

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小宝宝正兴致勃勃的玩着泥巴时,旁观的爸爸妈妈总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关爱,不时的提醒他们“应该先到陈列架前去看看,选一个照着样子做”;模仿是一种基础训练,可一旦它成为唯一的手段,成为孩子们每次创作的绊脚石,就变成了“灌输”。其结果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自由空间被限制以及主体性逐渐丧失。听障儿童玩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不同于书法、写字:给它样式照本临帖,通过上百次,甚至更多次的重复接近完美的范字。玩泥的过程,是一次次的演变细化,不断地求异、求新,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儿童玩泥是无需“怎样入门”的,更无需“入门”后的循规蹈矩。所以,父母只求形似的要求极大的毁灭了孩子幻想的空间。

4.2只强调技能技巧的培养

对某些父母来说,似乎学习泥塑所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完成对专业技能的训练,要求孩子做动作要专业。”其实技能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孩子只注重技能的学习,那么,孩子掌握泥塑制作技能后,就不知如何进行艺术创作,不会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受。

4.3重视创作的结果

听障儿童学习陶艺是天性,可以带给他们无限的快乐,这样的游戏玩具可以随时变化,永远不重复,对于制作高超的幼儿来说,更能增加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发挥他们的天才本能。另外,在发展他们的精细动作的同时,还可以发展其不同的个性。建议家长也可以和听障儿童共同创作,起到指引作用,但千万不要代替或者过多建议,否则会抹杀了孩子的个性

陶艺不只是简简单单的玩泥巴,它是天性、创意与艺术完美结合,提升了听障儿童的修养,同时又可发展他的兴趣,对于其他方面人学习也功不可没!

5结论

陶泥能带给孩子快乐,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通过触觉、视觉,感觉引人向善的一种朴实的方式;是“陶冶情操”、施洁净于人心的体现;也是听障儿童幼小心灵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增强自信心的有效措施;听障儿童开展陶艺活动,还无形之中全方位地锻炼了身体,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培养了孩子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发展创造性思维,激活灵感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陶艺在素质教育的领域里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近年来被广大学校认同和重视,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参考文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徐卓娅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年9月

《给孩子软实力》(美)玛德琳·莱文著 中国出版社  2015年12月

友情链接

©山东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山东新中天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备案编号: 鲁ICP备18005225号-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

关注公众号